其实所谓“龙江路网红街”只是西端从1号到15号的一段路ღ★,过了四叉路口ღ★,中段和东段还是相对安静的ღ★。
四岔路口东南角上是恒山路5号ღ★,门牌是恒山路ღ★,大门却面向龙江路ღ★。这是一座与周围建筑风格不同的两层半别墅ღ★,地基和半地下室墙体由崂山红花岗石砌成ღ★,中部外凸的半圆形露台贯通上下ღ★,四根艾奥妮柱支撑ღ★,尽显高雅ღ★。
这座别墅建于1935年ღ★,由青岛市首批登记建筑商王德昌设计ღ★。王德昌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科ღ★,在青岛的建筑设计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ღ★。他参与设计了八大关荣成路15号和汇泉路6号ღ★、济宁路芝罘路里院ღ★、并参与了天后宫改建设计方案ღ★。
解放后恒山路5号收归国有ღ★,与迎宾馆ღ★、龙山路43号同归交际处五处管理ღ★。57年毛主席下榻迎宾馆时ღ★,这里驻扎一个警卫排ღ★,另一个排住龙山路43号ღ★。
改革开放后ღ★,恒山路5号先后开办过青年旅舍ღ★、咖啡店ღ★、公司ღ★、剧社ღ★,现在门外挂着多块牌子ღ★,不知到底是干什么的?晚上ღ★,院内的霓虹灯光怪陆离ღ★,煞是好看ღ★。有一天晚上ღ★,我看到七八个年轻美女拖着行李箱ღ★,蹲在大门前ღ★,一辆商务车过来ღ★,众人上车ღ★,扬长而去ღ★。可能还是与演出有关ღ★。
17号也是龙江路上的一处独特所在ღ★,院子比外面的路面低五六米ღ★,一进大门就要下十六七蹬石头阶梯ღ★,1935年建成的四座大小不一的二层楼房ღ★,挤得院落满满当当ღ★。
我的小学同学张庆忠家ღ★,因与房东孙老先生是蓬莱老乡ღ★,六十年代初ღ★,租住在临街的一间平房内ღ★。后来他父亲单位在娄山后盖了宿舍ღ★,他们家便搬走了ღ★。
二中高我两届的学长罗友琅也在17号住过ღ★。 罗友琅是我在学校期间的偶像ღ★,他二百米栏的过栏ღ★,紧贴栏板ღ★,飘逸潇洒ღ★,成为我在校田径队练跨栏的模仿榜样ღ★。 我高中去了十五中ღ★,为准备校运动会在校园内练习跨栏ღ★,一亮相ღ★,“震”了一片ღ★。
罗友琅在学校时就是宣传队的舞蹈演员ღ★,退休后在市老年大学教舞ღ★,又成为中老年大妈们的偶像ღ★。 他的“海派秧歌”始终是老年大学“报名难”的课程之一ღ★。 他是“海派秧歌”认可的青岛地区唯一传承人ღ★,他带领的青岛海派秧歌队在上海“全国健身秧歌大赛”中获金奖ღ★,在河南安阳“健身秧歌全国交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ღ★。 在上海比赛时ღ★,有观众看他舞得轻盈飘逸ღ★,质疑他是不是女扮男装?
罗友琅的哥哥罗友琳也是二中学长ღ★,59年一入校就参加足球队ღ★,获得全市冠军ღ★。61年罗友琳入选北京足球队ღ★,63年转八一队ღ★,69年进国家队ღ★。退役后转型军事科研ღ★,成为一名大校研究员ღ★。
青岛市环保局局长李仲儒也曾在这个院住过ღ★。李忠儒ღ★,山东海阳人ღ★,抗战时期参加革命ღ★,1949年解放青岛的入城干部ღ★。入城后ღ★,在市委办公室ღ★、政策研究室工作ღ★,成为市委书记滕景禄的秘书ღ★。因“滕景禄反党集团”受牵连ღ★,从市委调出ღ★,调到科委任科协秘书长ღ★。
从科委调入青岛汽轮机厂任一把手后ღ★,他响应党的“发展体育运动”号召ღ★,组建成立了“汽轮机厂篮球队”ღ★,雄踞岛城篮坛三甲多年ღ★。那个年代我们中学生正是崇拜偶像的年纪ღ★,汽轮机厂篮球队就是我们的篮球偶像ღ★。一听说他们有比赛ღ★,就千方百计跟去摇旗呐喊ღ★。
1969年在毛主席“深挖洞ღ★、广积粮ღ★、不称霸”的指示下ღ★,各地纷纷成立三线工厂ღ★。山东在肥城要建“山东汽轮机厂”ღ★,李仲儒被调去筹建ღ★。后因身体原因调回青岛ღ★,被任命为市环保局长ღ★,后从这个岗位离休ღ★。
李仲儒儿子李毅群ღ★,曾获青岛市职工运动会110米高栏ღ★、400米中栏冠军ღ★,是汽轮机厂篮球队主力后卫ღ★。
龙江路19号从路面看只有一层建筑上海女mღ★,但它的院子也像17号一样低于路面ღ★,所以院内还有一层ღ★,建于1935年ღ★。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ღ★、图书馆学家ღ★、版本目录学家王献唐夫人在龙江路19号住过ღ★。王献唐(1896-1960)ღ★,山东日照人ღ★,精于文字ღ★、音韵ღ★、金石ღ★、目录ღ★、版本ღ★,兼长诗文ღ★、书画和印章ღ★。1929年出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ღ★,1930年他参与龙山文化遗址考古工作ღ★,为山东考古工作奠定了基础ღ★。1940年他受聘任国史馆总干事ღ★,兼任山东大学ღ★、武汉大学教授ღ★,撰写出多部考古著作ღ★。王献唐喜藏书ღ★,一生收藏图书达10万余卷ღ★。解放后曾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等职ღ★。
我父亲的一位姓白的朋友住在19号ღ★,他个子不高ღ★,短发ღ★,好像是南方人ღ★。他从事什么职业我不知道ღ★,但我知道他会铁匠活ღ★。那个年代家庭取暖没有暖气ღ★,也没有空调ღ★,只是用一个花盆炉子ღ★,后来改为蜂窝煤炉ღ★,高级一点的是一种“土暖气”ღ★。所谓“土暖气”就是一个方形铁盒子ღ★,一边是一个蜂窝煤炉ღ★,一边有一个烤箱ღ★,炉子靠烟筒处有个阀门可以调节火势ღ★。白大爷给我家做了一个这样的“土暖气”ღ★,而且烟筒ღ★、歪脖都是他自己打的ღ★。我们靠这个“土暖气”度过了好几年严寒的冬季ღ★。
19号甲两层带阁楼ღ★,19号乙两层ღ★,19号丙三层ღ★,都建于1935年ღ★,19号丁两层ღ★,建于1939年ღ★。甲乙丙丁一个方上海女mღ★,四座楼ღ★,都在黄县支路上ღ★,却都是龙江路门牌ღ★。
19号丙曾住过老红军姚士福ღ★,从北舰转业到青岛市重工业局任局长ღ★。这个院还住过北舰政治部的干部ღ★,不知是不是舰队宿舍ღ★。
可能受网红街的影响吧币游ღ★,官方也学会用彩绘墙做宣传了ღ★。19号甲墙外ღ★,市南区依法治区办ღ★、市南区司法局ღ★、江苏路街道办事处的漫画“法律是准绳ღ★,道德是基石”ღ★,赫然在墙ღ★。
由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的“青岛历史城区信息”ღ★,将龙江路21号称为“王仁堂旧居”ღ★,网上也有资料介绍“1933年ღ★,王仁堂(永安百货店经理)取得该地地权ღ★,1953年变更产权登记ღ★,为王仁堂ღ★、王路得共有”ღ★。为此我特意问过王仁堂女儿ღ★,她告诉我ღ★,王仁堂ღ★、王路得夫妇旧居是“龙口路21号”(现在的龙口路21号甲)ღ★,而不是“龙江路21号”ღ★。王仁堂当年是蜚声岛城的“义聚合钱庄”三位东家之一ღ★,“永安百货店”只是“义聚合”开办的众多商店之一ღ★。网上的信息完全是以讹传讹ღ★。
21号当年院里有鱼池ღ★,石榴树ღ★,现在院内仍有一棵高大粗壮的雪松ღ★,遮天蔽日ღ★,是青岛市雪松中ღ★,年近百岁的12棵三级古树之一ღ★。两扇红漆大门ღ★,似乎永远紧闭ღ★,透着一股神秘ღ★。
建国后ღ★,21号收归国有ღ★,转为军产ღ★。老红军ღ★、67军副政委范保顺在此居住过ღ★。范保顺ღ★,1932年入党ღ★,参加过长征ღ★。抗日战争时期ღ★,任八路军120师团政委ღ★,解放战争时期ღ★,任副旅长ღ★、师副政委ღ★,抗美援朝任志愿军68军204师政委ღ★。1961年晋升少将ღ★,87年在青岛逝世ღ★。
虎门无犬女ღ★,范将军女儿范艳涛也是我同级不同班的二中校友ღ★,高中毕业后参军ღ★,原济南军区第一疗养院护理部主任ღ★,副师级ღ★,军衔大校ღ★,是当时青岛仅有的两名女大校之一ღ★。退休享受副军级待遇ღ★。
一般院落的甲ღ★、乙都是并列一侧ღ★,21号甲ღ★、乙却分列两旁ღ★。21号甲建于1942年ღ★,两层ღ★,红瓦坡屋顶ღ★,平面基本呈方型ღ★。
北海舰队文化部部长希侬在21号甲住过ღ★,这位当年在延安“鲁艺”学习过的老革命ღ★,作为电影《甲午风云》的首席编剧ღ★,与其他四位作者ღ★,苦熬了六百多个日日夜夜ღ★,终于将一部集艺术性ღ★、思想性于一身的爱国主义影片奉献给国人ღ★,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ღ★。
王念斌是山大医学院初期毕业生ღ★,在医院任内科主任ღ★,后来调入人民医院任副院长ღ★,夫人李晓青青医小儿科护士ღ★。儿子王旭ღ★,市立医院东院内科主任ღ★,硕士生导师ღ★。中学毕业后下乡ღ★,恢复高考后考入青岛医学院ღ★,毕业后进入市立医院内科ღ★。曾赴美国加州学习研修心导管技术ღ★,回国后至今任市立医院东院心内科主任ღ★。
王旭是《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委会编委ღ★,任中华医学会青岛心血管分会副主任ღ★,山东省医师协会心内科分会副主任ღ★,山东省医师协会理事等多种职务ღ★。曾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等权威杂志发表多篇论文ღ★。主编ღ★、主译ღ★、参加编写多部著作ღ★,获青岛市科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项ღ★。
王胜淼(1922-1968)辽宁沈阳人ღ★,九三学社成员ღ★。毕业于辽宁小河沿医学院(英国人在东北办的医学院)ღ★。1946年来青任山东医学院教师ღ★、山大医院内科医师ღ★。1956年任青医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ღ★,青医大内科副主任ღ★。遗著《内科临床诊疗技术》1978年获省ღ★、市科学大会奖ღ★。曾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和青岛市先进工作者称号ღ★,历任青岛市政协委员ღ★、青岛市第三上海女mღ★、四币游ღ★、五届人大代表ღ★。
王胜淼医术精湛ღ★,为人诚恳ღ★,无论对农民患者ღ★,还是来家里求诊问药的邻居ღ★,都是态度和蔼ღ★,礼貌尊重ღ★,仔细诊治ღ★,从不摆架子ღ★。
那个年代很少有家庭电话ღ★,医院碰到急诊ღ★,需要内科会诊ღ★,就会派人来21号乙通知王胜淼ღ★。邻居们有时半夜听到街上有人喊ღ★:“王主任ღ★,急诊ღ★!”就会看到楼上有个房间灯亮了ღ★,不一会儿ღ★,一个瘦削的身影骑着自行车匆匆离去ღ★。王胜淼文革中受迫害含冤去世ღ★。
王胜淼夫人王彬ღ★,毕业于四年制沈阳高级护校ღ★,来青后就任山大医院(现青大医院)手术室护士长ღ★,直至退休ღ★。
内科主任医师ღ★、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黄洵杭(1921-1997)ღ★,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ღ★,毕业于国防医学院ღ★,1947年入职山大医院内科ღ★。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任小队长ღ★,获军功证记功一次ღ★。他通晓英ღ★、德ღ★、日ღ★、俄四种外文ღ★,有多篇论文在权威杂志刊登ღ★,并为联合国卫生组织编写英文教材ღ★。
黄洵杭反右期间被打成“右派”ღ★,蒙受了不白之冤ღ★,文革又被剥夺从事医疗工作十年之久ღ★,并被逼全家三代八口蛰居在21号乙一间八平米的小屋中ღ★,孩子们不得不外出借宿ღ★。就在这种困境中上海女mღ★,他以门板当桌子ღ★,翻译了两大本人民卫生出版社英文版《内科学原理》ღ★。
1997年他被诊断为肝癌晚期ღ★,住院期间他拒绝用好药ღ★,说ღ★:“好药都喂癌细胞了”ღ★。面对院领导要求尽一切力量抢救的指示ღ★,他要求ღ★:“不要给我输血ღ★,把血留给开刀房(手术室)吧ღ★。”他去世后不开追悼会ღ★,不留骨灰ღ★,由家属出资购买了一棵雪松ღ★,种在他服务了50年的医院里ღ★,实现了他“为医院留点绿”的心愿ღ★。
黄洵杭两个儿子青岛二中高中毕业后双双下乡临朐ღ★,两人继承了父亲严谨治学的家风ღ★,虽历经坎坷ღ★,仍不甘坠志ღ★,恢复高考后ღ★,又双双考入山东海洋学院ღ★,哥哥毕业后留校任教ღ★。
弟弟黄晓航取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ღ★、哈佛大学博士后币游ღ★,退休前担任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ღ★、海洋一所研究员ღ★,重点实验室主任币游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组成员ღ★。经过20余年的努力ღ★,作为共同发明人开发的基因工程治疗糖尿病国家一类创新药将在今年上市ღ★,告慰了终生从事内分泌医学事业的父亲ღ★。
黄洵杭夫人周月昭是青医附院图书馆老师ღ★,我父亲在医学院图书馆工作ღ★,与她算是同事ღ★,我母亲也在医院工作ღ★。我上学时ღ★,父亲曾让我去医院图书馆找她借过几次书币游ღ★,还依稀记得她是一位个子不高ღ★,慈眉善目ღ★,说话细声慢语的南方阿姨ღ★。周月昭现在的邻居说ღ★,她虽然年已过百ღ★,但仍头脑清晰ღ★,思维敏捷ღ★,记忆力极强ღ★,只是有点儿耳聋ღ★,不容易交流沟通ღ★。因此ღ★,我不方便前去拜访ღ★,便托这位邻居向周阿姨问好ღ★,没想到她还清楚地记得我父母ღ★。2025年周月昭以105岁高龄ღ★,成为青大附院全院健在职工中最高寿者ღ★。
王献唐儿子王国华曾住此院ღ★。1960年王献唐逝世后ღ★,王国华尊其遗愿ღ★,将大量藏品捐献给山东省博物馆ღ★,继承了王献唐一生秉承的“向国家捐献藏品是社会福祉”的理念ღ★。王国华夫人也毕生致力于传承王献唐精神ღ★,90多岁仍住在21号乙ღ★,还能乘坐公交车外出ღ★。
龙江路21号丙1942年6月28日竣工ღ★,从马路上看是一层ღ★,但从院内看是一座二层小楼ღ★,红瓦四坡屋顶ღ★,西立面突出ღ★,顶部有露天平台ღ★,露台中部有红瓦双坡顶小屋ღ★。
这座楼解放前的主人姓赵ღ★,在西镇开有一间小工厂ღ★,日占时期被日本人侵吞ღ★,赵家人据理力争ღ★,老板反被日本人囚禁ღ★,出狱后悲愤成疾ღ★,不久病逝ღ★。赵家子女都很有出息ღ★,大都大学毕业ღ★,从事科研ღ★、医务ღ★、财会ღ★、教育ღ★、企业管理等职业ღ★,在不同领域各有建树ღ★,第三代中有人担任过厅级领导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ღ★,整栋楼被西镇一户个体经营者买去ღ★,重新翻建ღ★,在马路上开过茶社ღ★。
21号丁是一座五层高楼ღ★,显然不是老建筑ღ★。从这里往东北的单号ღ★,应该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建的新楼ღ★。住在24号甲的我职工业大同学王钊鸿的老母亲ღ★,今年九十多岁了ღ★,她老人家说ღ★,自己就不知道龙江路有23号ღ★。
23号以后的单号ღ★,应该都是建在我们小时候称作“掖县路大沟”之上ღ★。网上有人称这条沟为“青岛河”ღ★。
岛城文史专家鲁海在《老街故事》中说ღ★:“这段河床比龙江路低下去许多ღ★,如同山谷中的溪流ღ★,两旁是成片的白杨林币游ღ★,附庸风雅的文人墨客叫它白杨谷ღ★,当时有文学社团常在这里聚会ღ★。”
王钊鸿就住在这条沟对面ღ★,他记忆中五六十年代的“掖县路大沟”ღ★,却完全不是这般“流水潺潺ღ★,鸟语花香”ღ★,而是杂草丛生ღ★,杂木成林ღ★,每逢下雨泥泞不堪ღ★。据老人讲ღ★,沟里那时还有野狼出没ღ★,狼眼幽幽ღ★,很是瘆人ღ★。
我在十五中上学时ღ★,有段时间骑自行车ღ★,每天经过这条大沟ღ★,却丝毫没有印象了ღ★。那时是绕沟而行ღ★,从掖县路绕到大学路ღ★、登州路ღ★。只记得初中饲养小组为给兔子盖窝ღ★,曾在大沟挖过黄泥ღ★。曾经有个智障的小女孩挖黄泥塌方ღ★,被砸死在沟底上海女mღ★。
青岛市地下干道总指挥部成立于1970年4月ღ★,随后包括龙山干道在内的第一期工程便开始动工ღ★,龙山干道的干道口就在龙江路24号旁边ღ★。王钊鸿还记得ღ★,每天满载被覆材料ღ★、坑道渣石的解放牌大卡车来来往往ღ★,昼夜不停ღ★。当时大卡车要到大学路等主干道ღ★,必须绕道黄县路或掖县路ღ★,很不方便ღ★。指挥部决定在龙江路与大学路之间ღ★,填埋一段大沟ღ★,修建一条快速路ღ★。这条完全用渣石填埋的通道非常结实ღ★,很快建起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ღ★。这就是现在220路公交车由龙江路转向大学路的那段路ღ★,迄今仍无名ღ★。
后来大沟填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ღ★,大部分是建筑垃圾ღ★、生活垃圾ღ★、渣石混合填埋ღ★。附近的老人还记得ღ★,上游有一段ღ★,三座楼座已经垒砖起墙了ღ★,一场大雨ღ★,地基塌陷ღ★,全部返工ღ★。
大沟刚填埋后ღ★,建了一些木材厂ღ★、石灰厂ღ★、菜店ღ★、煤店币游ღ★、粮店等商业网点ღ★,很是方便了周围群众ღ★。后来这些网点逐渐拆除ღ★,一座座高楼大夏拔地而起ღ★。
我们家所在的“市南区江苏路街道龙江路社区”就在这一段的龙江路37号乙ღ★。龙江路社区1984年4月成立ღ★,几经分合ღ★,我们路段好像是2017年划入的ღ★。社区现有面积0.36平方千米ღ★,下设15个党支部ღ★,6个网格ღ★,32个居民小组ღ★。我只是在总支和社区换届选举时来过两次ღ★,这次为写龙江路进去想打听点事ღ★。一进门ღ★,就有工作人员迎上前ღ★,问我有什么事?我讲了目的ღ★,他们热情介绍ღ★,帮我四处打听ღ★。大厅里服务台后坐着各部门工作人员ღ★,一站式服务ღ★,很便捷ღ★,很亲民ღ★。
龙江路双号一侧没有12ღ★、14ღ★、16ღ★、18ღ★、20ღ★、22几个院ღ★,因为这一段是迎宾馆的园林ღ★。迎宾馆本来没有围墙ღ★,1957年为毛主席下榻ღ★,市里紧急突击垒起了围墙ღ★。85年九号台风光临青岛ღ★,这段围墙被吹倒ღ★,有人嘲讽ღ★:“德国人的建筑质量也不怎么样嘛”ღ★,周围了解内情的邻居们撇撇嘴ღ★,掩口哂笑ღ★。
现在的龙江路22号是挖干道的产物币游ღ★,开始盖了两层楼房是“市南区人防工程指挥部”ღ★,后来加盖成三层带阁楼ღ★,好像是“三叉神经痛专科医院”ღ★,现在挂的牌子是“青岛树仁医院”ღ★,院长是原401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树仁ღ★。这里也是龙江路社区医院ღ★,虽然科室齐全ღ★,好像“三叉神经痛”还是主打科室ღ★。
22号旁边的龙山干道现在作为地下停车场可以通到原来的龙山地下商城和华山路ღ★,干道的另一侧是一个换热站ღ★。网上有人说ღ★,龙山人防停车场也成为网红打卡地ღ★,我特意走了一趟ღ★,没有的事ღ★。只是停车场的一个出口在信号山入口旁上海女mღ★,三三两两在此停车的游人进进出出罢了ღ★。出口两侧的墙上ღ★,有几张简单的青岛风光ღ★、企业简介照片ღ★,没人拍照打卡ღ★。币游国际平台app下载花岗岩ღ★。币游国际登陆官网ღ★!币游国际登陆官网ღ★,币游ღ★!币游国际
五莲花外墙干挂生产厂家哪家好,五莲红路沿石批发价格,门牌石质量怎么样
地址:五莲王世疃工业园币游国际平台app下载 电话:15006926888 网址:http://www.hnpnzs.com
版权所有:五莲县币游国际平台app下载石材有限公司手机版